


微信号:
长按识别二维码或复制微信号搜索添加
当前位置: 百科首页 > 保险种类 > 人身保险 > 定期寿险逆选择
定期寿险逆选择
【导读】 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,他们是家庭的经济支柱,一旦发生意外,辛苦经营的小家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 而购买保费较为低廉的定期寿险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。一旦被保险人身故或全残,即可获赔大笔保险金。 然而,为了这笔大额保险金,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。他们在明知自身患有疾病的情况下,隐瞒病情,投了定期寿险。这样做是否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?为了规避这些风险,保险公司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?跟着小诺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要了解什么是定期寿险逆选择,首先要明白,什么是定期寿险。
定期寿险是指,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,如果被保险人身故或全残,保险公司就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赔付保险金;如果没有发生保险事故,合同期满后,保险公司不会赔付保险金,也不会返还投保人缴纳的保费。
而定期寿险逆选择是指,被保险人在已知自身患有某种疾病、或面临某种风险的情况下,故意不告知保险公司,投保定期寿险,以此来获得赔偿。
显而易见,定期寿险逆选择是违背道德的。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,隐瞒病情,这往往会导致,发生保险事故后,受益人不仅拿不到赔偿,也拿不回缴纳的保费。
保险的第一原则,就是最大诚信原则。在投保时,如果被保险人本身罹患某种疾病,应如实告知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会对风险进行评估,进而决定是否承保。
一般而言,如果被保险人的身体本身不是特别健康,投保人可能需要缴纳更高额的保费。表面上看,这是投保人的损失,但实际上,这是保险公司对所有的保户负责。因为,一旦经营不善,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下降,最直接受影响的,还是每一个保户。
定期寿险逆选择是一种不诚信行为,这种行为会造成保险公司利润下滑。因此,为了防止定期寿险逆选择,保险公司通常会采取这几种措施:
1、设定免责条款
保险公司会在定期寿险合同中设置一些免责条款,用以防止定期寿险逆选择。最常见的是,“投保前疾病属于除外责任”,也就是说,如果被保险人是因病身故,而这项疾病又是在投保前就患上的,那么保险公司是不需要承担赔付责任的。
2、限制投保首年的保额
大多数定期寿险都会对投保首年的保额进行限制,这样一来,在被保险人投保定期寿险的第一年时,如果发生保险事故,保险公司赔偿的保险金较少。
3、设置等待期
等待期是指,在购买保险时,合同中会规定一个等待期,在等待期内发生保险事故,保险公司是不予赔付的。
对定期寿险而言,等待期通常是180天。
规定等待期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保险人带病投保,降低定期寿险逆选择的风险。
4、告知询问和理赔调查
在投保人购买保险之前,保险公司会进行告知询问,询问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、既往病史等。
在出险后,保险公司还会进行理赔调查,对被保险人的就诊医院、病史、既往健康状况进行核实。
告知询问和理赔调查,可以防止被保险人隐瞒既往病史。
5、限制续保条件
定期寿险到期后,一些投保人会希望续保。为了防止逆选择,保险公司通常会对续保条件做出一些限制,例如:被保险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岁;最高续保次数为4次等等。
老王迷恋上网络直播,频繁给主播高额打赏,导致负债累累。
某天,老王意外得知了定期寿险逆选择的概念,遂动起了歪心思。他在两年的时间里,陆陆续续在不同的保险公司购买了定期寿险,被保险人都是填的他妻子,受益人则是老王自己。
其实,老王的妻子感染了HPV,有引发宫颈癌的风险,但老王刻意瞒报了。五年后,老王的妻子罹患宫颈癌去世。
然而,在进行理赔调查时,保险公司发现,在过去的几年,老王在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了定期寿险,保额加起来已经超过千万元。这引发了保险公司的怀疑。
保险公司经过核实,发现老王妻子早在投保前就感染了HPV,这在合同中属于除外责任。最终,老王由于恶意隐瞒病情,竹篮打水一场空,不仅没有得到大额赔付,也没有拿回缴纳的保费。
相关视频
微信号:
长按识别二维码或复制微信号搜索添加
成功复制微信号
前往微信搜索添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