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微信号:
长按识别二维码或复制微信号搜索添加
当前位置: 百科首页 > 保险术语 > 保险名词 > 绝对免赔额
绝对免赔额
【导读】 购买保险时,密密麻麻的条款,每一条都不可忽视。 发生保险事故之后,被保险人申请理赔时,如果忽视了一些条款,可能会增加理赔的波折,甚至可能导致理赔的失败。 在这些条款中,格外需要在意的,莫过于免赔额了。 免赔额分为绝对免赔额和相对免赔额,常见于医疗险和意外险。对于规定了绝对免赔险的险种,有时候即使被保险人发生了保险事故,也无法得到理赔,这是为什么呢?
绝对免赔额是指,为了降低运营的成本,投保人投保时,保险公司会和投保人约定一个绝对免赔额度。
发生保险事故之后,如果被保险人的损失低于这个额度,保险公司无需赔偿,损失完全由被保险人承担;如果被保险人的损失高于这个额度,那么对于高于额度的部分,保险公司会予以理赔。
例如,小王为自己购买了一份绝对免赔额为500的医疗保险。
在保险期限内,小王摔了一跤,因此花费掉1239元的医疗费用,由于这次的事故在合同保障范围之内,所以保险公司赔付了超出绝对免赔额的739元。
第二次,小王得了流感,花费了499元的医疗费用。尽管这也属于合同保障范围之内,但由于低于绝对免赔额,保险公司是无需理赔的,小王只能自掏腰包。
“保险还规定免赔额?看起来好坑,不买了不买了。”乍然得知绝对免赔额的概念时,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抱怨。
然而,规定绝对免赔额,看似对被保险人不利,实际上,却是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双赢的选择。
试想,如果保险没有免赔额,有时候发生了保险事故,被保险人产生了30元、40元这样的小额损失,也去找保险公司报销。
一来二去,保险公司每次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,可能就远大于被保险人的小额损失了。
规定绝对免赔额,使被保险人的较小额度的损失无法报销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,使保费更加实惠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如果投保人一味追求零免赔额的产品,往往就意味着需要付出更高昂的保费。
例如,相同类型的医疗险,市面上就存在有免赔额、无免赔额这两种类型,一般情况下,无免赔额的,保费会比有免赔额的更为昂贵。
发生保险事故后,并非被保险人产生的所有损失,都能计入绝对免赔额。
前面说过,绝对免赔额常见于医疗险和意外险。一般而言,人们的医疗花费有多种报销渠道,只有其中一部分的医疗花费,能被计入绝对免赔额。
1、被保险人自费的部分去医院看病时,只有被保险人自费支付的部分,才可以计入绝对免赔额。
典型的例子是,社保报销的部分,就不在绝对免赔额的计算范围之内。
如果小王购买的医疗险的绝对免赔额为1000元,看病支出了2000元,社保报销了1001元,那么剩下自费支付的999元,由于低于绝对免赔额,就无法得到报销。
2、保障范围之内的部分只有发生的损失涵盖在合同的保障范围之内,保险公司才可能予以理赔。
例如,一些医疗险的保障项目没有门诊,那么被保险人花费在门诊上的费用,就无法计入绝对免赔额。
保险的免赔额,分为绝对免赔额和相对免赔额两种。购买保险时,常有人搞不清楚,这二者究竟又有什么区别呢?
两者的主要区别,在于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不同。
相对免赔额是指,发生保险事故后,如果被保险人的损失高于相对免赔额,则保险公司予以全额赔偿;如果被保险人的损失低于相对免赔额,则保险公司不予赔偿。
而如果是绝对免赔额,发生保险事故后,如果被保险人的损失高于绝对免赔额,那么,保险公司只理赔超出绝对免赔额的部分,否则不予理赔。
相关视频
微信号:
长按识别二维码或复制微信号搜索添加
成功复制微信号
前往微信搜索添加...